银行储户被赋红码背后 谁在“码上加码”?

  河南部分村镇银行多名储户被赋“红码”。(人民视觉/图)   自5月底开始,储户群内有人发郑州车站、河南银保…

  河南部分村镇银行多名储户被赋“红码”。(人民视觉/图)

  自5月底开始,储户群内有人发郑州车站、河南银保监局等地的场所码照片,建议大家扫码登记个人信息,让有关部门认为储户们仍在郑州反映情况,尽快解决无法取款的问题。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在储户被赋红码的事件中,相关职能部门明显超出了履行法定职责的范围和限度,侵害了个人信息权益。

  早在2020年2月,中央网信办就出台过《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规定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文|南方周末记者韩谦

  2022年6月12日下午,许强(化名)从北京出发,抵达郑州东站。在扫描车站的到访登记二维码,输入身份证号、姓名等信息后提交后,郑州场所码、豫康码都成了红色。页面的注释栏显示,赋码原因是“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的入境人员”。

  由于北京仍有中风险区,许强的行程码“带星”。出发前,他还特地向预定的酒店确认了这种情况下可以入住。他疑惑,自己在14天内只到访过全域都为低风险的湖北省,也没出过境,怎么就成了红码的“入境人员”?

  他此行的目的,是到河南省银保监局咨询,自己在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600万存款无法提取的问题是否有了解决办法。

  在被送到集中隔离点——距离火车站约3公里的青龙山庄后,许强遇到了四十多位和自己一样被赋红码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河南省内村镇银行的储户,陷入取不出款的困境。

  在南方周末采访的数位储户中,他们并不属于按照防疫规定可赋红码的人群,郑州当地对“红码”储户也没有采取相对应的隔离措施。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看来,相关职能部门明显超出了履行法定职责的范围和限度,侵害了个人信息权益。

  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或次密接、境外高风险人员、高风险地区驻留人员,在《河南省健康码赋码规则(第二版)》中,可赋红码的对象包括以上几类。

  健康码赋红码,也意味着无法自由出行,需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集中隔离。而在许强所处的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没有对被红码人员按这一要求进行管理。

  许强回忆,6月12日下午4点多,被送至隔离点后,他就和四十余位储户共同待在一处会议室内,等待进行核酸检测。晚上10点左右,河南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会议室内,登记了他们的个人信息、存款金额等,但没有对如何解决无法取款的问题作出答复。被安置在其余隔离点的一位储户表示,也有河南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来沟通情况。

  6月13日下午,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同意返程,离开郑州。决定离开后,许强和另外4名储户由警车送到郑州东站,经由特殊通道抵达站台,没有被查验场所码、豫康码状态。由于北京健康宝状态是绿码,许强到达北京后,顺利出站。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其他储户中,也有人以相同方式离开郑州。

  多位储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5月底开始,储户群内有人发郑州车站、河南银保监局等地的场所码照片,建议大家扫码登记个人信息,让有关部门认为储户们仍在郑州反映情况,尽快解决无法取款的问题。

  家在山东济南的储户刘小峰回忆,6月10日左右,自己在群友建议下,扫了河南银保监局的场所码,填报个人信息后显示为绿码。

  即便已经数年没到访郑州,6月13日下午,刘小峰发现自己的山东健康码也受到了扫描场所码带来的“牵连”,变成了红色。红码下方写着,异常信息由河南省推送,“来自高风险地区未满14天,或未检测到第14天后核酸阴性证明”。他询问当地疾控中心后得到的答复是,山东方也没办法改变,需要找河南撤销。

  在河南部分村镇银行部分储户健康码莫名变红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后,2022年6月14日,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储户们表示,他们的健康码已陆续由红转绿。

  郑州12320卫生健康热线接线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豫康码的状态若异常,可以在界面上查看这一赋码是由河南省还是郑州市推送,再据此确定管理部门。

  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红码”储户中,均显示由郑州赋码。接线员表示,如果显示郑州推送,则赋码问题由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管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数据领域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像豫康码这类省级健康码的赋码管理,数据一般由各市自己建立的数据平台汇总,再上报给省级平台。

  该专家介绍,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健康码的赋码过程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算法实现逻辑,不需要人工操作。

  例如,在核酸检测机构检查到某人核酸为阳性,通过系统录入信息后,数据就会自动传输至地方疫情防控办平台,平台收到信息后,根据内部设定的算法,会自动对此人的健康码赋红色。

  这位专家分析,如果赋码出现与疫情防控规则不一致的异常,那就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技术体系出现问题,二是在中间某一环节强制性地对赋码进行了人工干预。而直接对疫情防控平台进行运营管理的部门,有权限对数据库进行直接修改。

  目前,不同省市疫情防控平台的运营管理部门不同,有些地方归属于大数据管理局,也有的由疫情防控指挥中心负责,还有地方则外包给了国企。

  南方周末记者多次拨打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办公电话,均处于忙线状态。在海报新闻的采访中,郑州大数据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则回应称,这种情况属于郑州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这位工作人员表示,郑州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社会防控部是健康码管理的直接机构,制定赋码的规则,赋码、解码由该部门负责。

  截至发稿,河南及郑州相关部门尚未明确回应储户为何会被赋红码。河南省卫健委在6月14日下午回应媒体称,已接到多个“外地来豫储户被赋红码”的投诉。接到投诉后,已反馈至相关部门,目前正调查核实。

  早在2020年2月,中央网信办就出台过《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2021年1月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健康码管理办法”)中也再次明确了这一点,并指出,各地要严格健康码功能定位,不得扩大应用范围,切实防止“码上加码”。

  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认为,对储户赋红码的做法,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保法”)中规定的正当、合法、必要、诚信原则。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介绍,个保法还规定,国家机关为履行法定职责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来进行,不得超出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而在储户被赋红码的事件中,相关职能部门明显超出了履行法定职责的范围和限度,侵害了个人信息权益。

  那么对个人来说,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救济?

  许可表示,根据个保法,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作出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个人有权要求信息处理者予以说明,并有权拒绝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决定。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向政府机关要求说明健康码背后的逻辑原理,也可以要求对结果进行人工复核。

  除此之外,对于政府机关涉嫌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个人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或举报,要求对此进行督查。

  很明显,除了在防疫中的作用,“码”的功能也逐步向日常生活蔓延。

  2020年2月21日,“杭州健康码”上线10天后,就与电子健康卡、社保卡相关联。患者不再需要携带实体就诊卡和纸质病历本,通过“杭州健康码”,就能实现挂号、检验检查、取药等就医流程和医保支付。温州、厦门等地健康码也陆续增设这一功能。

  在广州、义乌、青岛等地,乘车码和健康码达成互通互认。例如,广州公交乘车码,既可以扫码乘车,又能显示乘客的健康码实时状态。

  在杭州卫健委的规划中,健康码的应用升级不止于此。2020年5月22日,在杭州卫健系统深化杭州健康码常态化应用工作部署会上,市卫健委主任孙雍容提出,未来健康码可以“一码知健”:通过电子病历、健康体检、生活方式管理的相关数据,建立个人健康指数排行榜。在官方发布的“渐变色健康码”示意图中,健康评分纳入了运动、饮酒、吸烟、睡眠等考量标准。

  这一消息发布后曾引发热议,不少人担忧健康码应用的拓展可能会带来个人信息的滥用。杭州卫健委工作人员事后回应媒体,“渐变色健康码”还在进一步研究,目前没有上线计划。

  许可指出,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都赋予了行政机关在没有取得公民同意的情形下,收集个人信息的权力。许可同时强调,这一权力应受到严格制约,信息收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等应当透明,另外,信息收集范围需坚持“最小够用”原则。

  对于未来健康码可能的常态化应用,许可认为,其功能只能向公共服务的方向转型,“常态化下的健康码不能对个人采取强制性措施,而是提供一种服务和优待。经过个人同意,或个人主动申请,才能使用”。

  来源:南方周末

  原标题:银行储户被赋红码背后,谁在“码上加码”?

关于作者: 旅行者

为您推荐